青未了丨春雨里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儿,特别是在这人间四月天

时间:2024-04-10 14:32       来源: 未知

春雨里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儿,特别是在这人间四月天……

一进入四月,泉城就开始下雨,这是铁定了的。

济南,自4月3日下午就开始淅淅沥沥,阴天间或雨帘,不紧不慢的的一直延续到4月6日的今天。天气预报说,今天山东局地最高气温15度,而此时的泉城,细雨依旧霏霏,室外气温也只有8度。走在路上,感觉有些冷。与三月底几天的短袖相比,更显清冷。

低云在高楼的半腰缓慢漂移,是云也是雨,是雨也依旧是云,云雨的湿浓把整个城市洇润的湿漉漉的。建筑着了雨,色彩更重了些,颜色也就更加鲜艳。快速行驶的汽车带起道路上的雨水,沙沙沙的一直持续,那是城市的律动。沙沙声由远及近,又由近及远,那是轮胎和落地云儿的合奏……

雨幕织就淡淡的雾霭,让天空白茫茫一片,清晰了近处朦胧了远山。窗外漫山的青绿隐约在高大楼群的怀抱里,静享霏霏细雨的润泽。那大片大片的绿是花杂的,只有有一片红点缀,是渐落的桃林,还是刚开的晚樱,是判断不出来的。除非你走到近前。

舜华路两旁成行的法桐树冠上已秀出新翠,细碎的叶片密密匝匝,有的很小,有的尚未展开,那是一种泛黄的绿,尚未来得晒足太阳。起身西望,可以俯瞰草坪打造的山坡,山坡都绿了,但是不是麦苗的墨绿,而是果绿,那是新生的颜色。抬目远眺,可以越过阁老山顶看到入云的CBD五指山的恢弘巨作。

不管是雨还是晴,四月的世界就这么真切地在摆在眼前,季节岁次更替,而世界安然依旧。此时,唯有人们的心思各不相同罢了。

记起4月3日下午的雨,冒着雨,我去了泉城公园。去泉城公园看那满园的牡丹。去泉城公园看牡丹是我每年的必修,去年也是在雨中去的。我喜欢一个人在雨中静处,徜徉在那牡丹花儿波荡的海洋里,欣赏各色的牡丹花开。总是在漫步中,顾盼中,有所发现,有所惊喜。那一丛丛、一蓬蓬、一片片蓬勃的花儿,有的含苞,有的半开,有的怒放,花型不一,花色各异。总是那么的吸人眼睛,博人情思。

试问,谁不喜欢美好呢!

白色的圣洁,红色的热烈,黄色的娇贵,绿色的啧叹……魏紫姚黄,胭脂玉白,富丽丰满,艳冠群芳,任是无情也动人。走在花丛中,突然想到了蒲松龄笔下的葛巾与玉版的爱情,那是牡丹花精的故事。赏着花儿,就会想,哪个是葛巾,哪个是玉版,哪个又是朵大如盘,瓣尤繁碎的后代。花儿一旦与历史文化相结合,花而一旦拟人化,那赋予人的情感则更加的浓厚和多彩了。人间多少缠绵事,只因情痴。不是花醉人,而是人自醉。

在牡丹园里赏花,是要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花儿的。那是寻找一份心境,如同寻找自己的亲密爱人。百芳丛中谁最美,各花入各眼,那枝最美的花儿,一定是随了你的心、合了你得意的。只有能触动心弦的花儿,才是最美的那一枝。无关颜色,无关花形,只因看顺了眼儿,那是心灵的舒服熨帖……

雨中赏牡丹,是别有一番情趣的。4月3日下午的雨,时紧时缓。飘飘洒洒打在花朵上,打在绿叶上,有泥土的芬芳和着淡雅的牡丹气息弥漫。深吸一口气,会让人全身都抖擞起精神来。由于雨的缘故,在牡丹园里赏花的人很少。少到屈指可数,少到聊胜于无。我喜欢这清静的氛围。驻足花前,环绕曲径,往返折回,一点也不受打扰。这样,那各色的牡丹就会如同3D环幕一般循序上演,如果喜欢慢节奏,就是一首叙事诗。如果喜欢跳跃,那么也可以是蒙太奇。全景、中景、近景、特写,可以尽情调度。甚至既可以回放、定格。

虽然打着伞,每当躬身静心去拍一朵花儿时,沁凉的风会把一两滴雨珠送入脖颈,扰一扰你,看你是不是专心,是不是沉浸其中。

清明,节在仲春和暮春之间,此时,万物一新,春和景明。是中国传统的祭扫节日,也是踏青的好时节。

4月4日一早,不到7点驱车出门,去到那个叫做老家的地方祭祖。103公里的路程,走了一个半小时。在儿时,这段路是要花大半天时间的。天不亮要早早起来,步行一个多小时去县城长途车站,花5角钱去赶到禹城的第一班长途客车。到禹城客运站后,还要转场到火车站,再花8毛钱买最近时间的绿皮车的火车票,再来济南。记得有一次,也是下雨,当从火车站走到大观园附近的家时,我已经淋成了落汤鸡,好在那是夏天。那是一次回老家看奶奶。

而这一次,清明的前一天,我是去给奶奶上坟。奶奶虽然故去30多年了,从济南到老家的距离没变,思念奶奶的心却更切了。这次,仅一个半小时的时间,就到了她的坟前。时代的变化,上苍的眷顾,让这段距离走的时间越来越短。这让我在平常时候,也可以随时来看奶奶,来喝碗家乡味浓郁的老豆腐……

埋着爷爷奶奶的这片土地,是我们氏族的祖茔。坟头都平了,除了一两个墓碑,远远看上去是一片墨绿的麦田。祖茔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平掉的。清晰的记得,那时候祖茔古墓周边有几棵老柏树,几个高大的坟茔和一些拱卫环绕着祖茔的大小不一的低矮坟头。平坟时候,不知谁家的不屑子孙,还在古墓中挖出些楠木棺椁、玉石、铜烟袋、金簪、这通宝、那通宝制钱什么的。那时候很小,不知道为什么平坟。后来知道叫破四旧。

爷爷奶奶合葬在祖茔地里。爷爷走的早,那时候我才三岁。此后我陪奶奶生活到11岁,之后才来泉城读书。奶奶走时,我已成家,遗憾的是奶奶没能看到重孙。奶奶下葬时,爸爸在坟前竖起了一个墓碑,棺头冲着始祖的方向。氏族自明朝初年间,自临淄迁来此处,已逾数百年。勤于农耕,也培养了些读书人。据熟知家谱的老人讲,大概是五世祖或六世祖,曾带兵去云南平叛,战死沙场而毅然不倒,一直骑着白马回到老家。作为武官,深得朝廷信任,可带刀进殿奏事、议事。

历史很久远,传承不能忘。老家的祖宅,是一个叫做“四知堂”的所在。父亲在翻盖祖屋时,把一块“四知堂原址”的石刻镶到山墙上。祖屋门楣上用青砖雕刻的“居仁由义”四个大字,也改成了更大的石刻,镶嵌在大门的的上方。内心存仁,行动存义。仁,是最高修养,是良知;义,是正义,是义理、是大道。走正道、干正事,一直是祖辈言行中的家训。而四知堂,则可追溯到“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子知,何谓无知?”的典故里去。

父亲是上一辈六十年代初,第一个走出小村的大学生。奶奶带我长大,奶奶教我传承。奶奶是我认识的长辈里最后一代小脚女人。虽然在识字班认识了自己的名字等不多的字,但氏族历史,朴素的人生的道理却给我讲了很多很多。奶奶是四里八乡公认的好人,这导致我在8、9岁时就有人找我奶奶,想给我提亲……

在雨中,在祖茔。我用最为传统的方式给奶奶和祖上上坟。清理干净墓碑,摆上祭品。然后点着两砘火纸在风雨中纵情燃烧幻化,我看到那灰烬全在我画就的圈里尽燃,我看到那一缕缕青烟带着我的告慰直抵天国,那是我代表父母家人子女儿孙的深深思念和感恩。那越来越急的雨帘,愿是同哭的泪水和绵绵不绝的想念。在雨中去上坟,两鞋沾满了泥巴。回来后,我把那泥水,浇灌在花盆里,这家乡的泥土最养人,也会更护花儿。

下午2点多,扫墓回来,立马回到父母家中禀报。妈妈立即让保姆给我下了水饺吃。唉!都快六十的人了,在她面前依旧是个孩子。把扫墓的事儿给父母汇报完,他们都很开心,我也很开心。二老都八十五六的人了,还都自理生活、行动自如。父母健在,这本身不就是一件幸福的事吗!何况他们还是那么的疼爱我呢。

感恩祖上的佑护,感恩长辈的养育,感恩家训的熏陶和世代不断地传承延续……

立于祖茔前,我满是感恩;立于祖茔前,我更感到传承的巨大责任,因为我也当爷爷了。这既是对先人、长辈的告慰,也饱含对氏族生生不息的祈愿……

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;笑响点亮了四面风;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。

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,黄昏吹着风的软,星子在无意中闪,细雨点洒在花前。

那轻,那娉婷,你是,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,你是天真,庄严,你是夜夜的月圆。

雪化后那片鹅黄,你像;新鲜初放芽的绿,你是;柔嫩喜悦,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。

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,是燕在梁间呢喃,——你是爱,是暖,是希望,你是人间的四月天!

林徽因的诗很美,据说这是她为儿子出生而作的。但是,即便这么美的诗,也道不尽我对孙子的喜欢,也道不尽我心中的甜。

人间四月天,国色天香是牡丹。心中有一个牡丹花园,那是家的平安兴旺,国的富强安康。

壹点号五眼看世界
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

参考资料
焦点推荐